推荐

新华网:透视上海优秀电视剧“井喷”现象
时间:2012-10-5 1:39:40,点击:0

 

《开天辟地》《幸福密码》《悬崖》《心术》《风和日丽》……上海主创出品的电视剧正在全国电视荧屏上呈现出一道异军突起、异彩纷呈的文化景观。统计显示,仅2012年上半年,上海出品的电视剧已有10部登陆央视播出,引发轰动效应。

 

电视“沪军”何以异军突起?9日在上海举行的“2011-2012——上海优秀电视剧创作研讨会”上,来自全国影视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纷纷感慨,上海电视剧的“复兴”比想象中来得更加猛烈。一度在全国“失语”的上海电视剧,正随着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,呈现出强势崛起的崭新格局。

 

上海电视剧“冲击”全国电视荧屏

 

龙年伊始,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投拍的电视连续剧《誓言今生》在中央电视台黄金一套播出,收视率迅速攀升为同时段全国冠军。

 

被誉为“中国国家安全第一剧”的《誓言今生》,聚焦1949年解放到1997年香港回归,国共两党在战争上进行的策反与反策反,细腻刻画了海峡两岸“血浓于水”的深情。同时剧中也融入了不少符合历史潮流的新思想,让观众看后在感动之余更添历史思辨的悠长回味。

 

上海电视剧正在冲击全国电视荧屏。此前,在全国各大卫视引发多轮收视热潮的《悬崖》,对不为人知的国家安全战线英雄儿女进行了不落俗套、感人至深的艺术刻画。而续写上海人屋檐下亲情故事的《儿女情更长》则在国内荧屏上竖起了“温情现实主义”的旗帜。

 

“晚上回家,打开电视机收看黄金时段的电视剧,无论央视一套还是八套,或是几家重要的卫星频道,免不了都要跟优秀的‘沪产剧’打个照面。”影视评论家、上海大学教授聂伟说。国家广电总局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则用“可喜可贺”来形容上海电视剧的丰收景象。

 

从“徘徊失落”到“重新崛起”

 

知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,上海是我国电视剧创作的重镇之一,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电视剧创作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光,在近十年中先后推出了《上海一家人》《围城》《儿女情长》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。

 

但是在之后一段时间里,上海电视剧创作一度裹足不前、徘徊失落,鲜有重量级艺术作品问世,在国内电视剧创作领域逐渐“失语”,众多电视剧创作人才也向其他地方流失。

 

2011年,由上影主导创作、著名导演胡玫执导、全明星阵容演绎的建党90周年献礼电视剧《开天辟地》见证了电视剧“沪军”的重新崛起。该片以偶像明星演绎众多历史人物,浓缩中国共产党初创的近十年历史,被中宣部列为重点选题,登陆央视后引发收视热潮,由此激发了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》《新四军女兵》等一系列优秀主旋律电视剧的接连诞生。

 

学者专家纷纷指出,当下的海派电视剧正在呈现“主旋律”和“多元化”齐头并进的创作格局,在题材上丰富多样。既能够自由地翱翔在历史的天空里,也不忘把视线投向现实生活中那些温暖心灵的故事主题。这其中既有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反映,也有对当下巨大的变革与生活的感受和描述。

 

“沪军”崛起启迪中国电视剧文艺创作

 

据介绍,眼下,上海的电视剧创作后劲源源不断,正在进入“原创力”最充沛的历史时期。

 

历时4年多时间筹备拍摄的38集电视剧《焦裕禄》是上海电视剧的又一部精品力作,即将在央视播出。中宣部和广电总局将该剧列为迎接十八大精品剧目之一。而《领袖》《大江东去》《曹杨新村》等正在拍摄,上海电视剧主旋律创作正在形成多声部的奏鸣交响。

 

“如果没有强烈的大局意识、没有强烈的主旋律意识,上海不可能创作出《开天辟地》《焦裕禄》这样大气磅礴的电视剧。”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赵化勇说,上海电视剧从“低谷”走向“繁荣”的经验,折射了上海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,也对中国电视剧文艺创作有强烈的启迪和借鉴意义。

 

“近两年来主旋律电视剧文艺创作精品并不太多。许多电视剧跟风拍摄历史剧、后宫戏,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尔虞我诈、钩心斗角的庸俗价值观。”赵化勇说,上海电视剧的成功,正是因为它并不一味媚俗、迎合观众,而是既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、又能以昂扬的革命情操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观众。

 

知名文艺评论家、《光明日报》文艺部主任彭程认为,电视剧“沪军”的异军突起,显示了上海文艺创作前所未有的开放胸怀和文化格局。国产电视剧不应该沉溺于对收视率的畸形追求,而应该具有更多人文情怀,在当下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中努力去表达“中国人的生活经验、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”。

 

(记者 孙丽萍)

 

打印】【关闭
   

崇明  崇明电影网  崇明商家网